1.研制出基于“体细胞胚发生”的百合高效离体再生技术,创建了胚性细胞鳞茎繁殖技术体系,实现了百合原原种培育质量和效率的重大突破。 2.探明了百合鳞茎形成的“淀粉-蔗糖”代谢机制,明确了SuSy1和INV2基因共同调节了小鳞茎的形态建成,创建了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精准调控技术体系,实现了对百合子球数量、质量以及生理状态的人工调控。3.明确了低温解除百合种球休眠的生理机制,率先建立了基于淀粉代谢调节的种球低温贮藏模式及种球质量评价、检测技术体系。4.本研究获授权国家发明与利 10 件;发表论文 112 篇,出版与著 1部,研制出种球生产与用工具和设备7件;创建了保存百合资源1300余份的种质资源圃;备案百合新品种6个,建立百合种植示范基地5个;在辽宁和其他省份的20家企业应用推广,培训花农和生产技术人员5800人次。近三年累计推广13.7万亩,新增产值32.52亿元,新增纯效益14.95亿元,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,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。